江蘇省委十四屆四次全會明確提出,高水平建設農業強省,加快建設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新時代魚米之鄉。農發行江蘇省分行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充分發揮政策性金融優勢,加大“三農”重點領域信貸投入。截至目前,累放各類涉農貸款1768億元,貸款余額5280億元,較年初凈增860億元,為江蘇新時代魚米之鄉和美畫卷增添亮麗底色。
金秋沃野,“豐”景如畫繪新卷
稻香秫熟暮秋天,阡陌縱橫萬畝連。金秋時節,一幅幅糧谷滿倉的“豐”景美不勝收,廣袤鄉村涌動著勃勃生機,長長的矩形渠和排水溝縱橫交錯,平整的機耕穿插田間……這是今年大豐區大橋鎮高標準農田的豐收現場。2021年,農發行大豐區支行主動對接區政府,融資融情服務大豐區2021~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涉及11個村莊,支持建設面積超6萬畝。通過整區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昔日“低效田”變成“高產田”,大豐區高標準農田覆蓋提升到83%,2022年糧食總產達到18億斤,當地百姓飯碗“越端越穩”“越端越豐”。
當前,正值我省實施農業現代化和“十四五”高標準農田建設的關鍵時期。該行認真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編發《“農地銀行”營銷手冊》《產業信貸支農案例》等文件,重點圍繞農田水利和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重點領域,創新設立“強農興業貸”專屬金融產品,加大信貸投放力度,助力擦亮“農地銀行”金字招牌。今年以來,累放農地貸款230億元,支持高標準農田新建和提升面積81萬畝,畝均單產增加超過200斤。
蝦青蟹黃,產興業旺美光景
“稻熟江村蟹正肥,雙螯如戟挺青泥。”一只只“青背、白肚、金爪、黃毛”的陽澄湖大閘蟹,以其冠絕群蟹的品質,被譽為“中華蟹王”。農發行吳中區支行以“鄉村要發展,產業必振興”為宗旨,積極投入信貸資金1.5億元,支持陽澄湖2.7萬畝大閘蟹生態養殖,養好“國字號”精品大閘蟹,助力企業實現“規格大、品質優、效益高”的綠色生態養殖模式。
江蘇淡水漁業產值連續31年位居全國第一。近年來,農發行江蘇省分行根據新時代魚米之鄉水系豐富特征,立足當地產業支撐特色,積極利用“農地+”模式,金融底肥“貸”動產業興旺,激發當地鄉村產業內驅動力。授信18億元支持“稻蝦共生”養殖模式6萬畝,授信25億元支持太湖、陽澄湖等大閘蟹生態養殖,授信20億元支持各類魚塘新改建提升等。此外,還重點圍繞江蘇“土特產”等國家地理標志產品做文章,繪制江蘇特色優勢農業產業分布圖,向優質稻麥、綠色蔬菜、特色水產、規模畜禽和休閑農業等領域投放貸款132億元,積極支持“農香徐來”“淮味千年”“宿有千香”等優質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做優做強,實現社會、經濟、生態效益的統一,為江蘇鄉村產業振興蓄勢賦能。
“碳”綠而行,生態宜居繪蝶變
鄉村要振興,生態宜居是關鍵。農發行江蘇省分行將“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貫穿江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全過程,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積極與省生態環境廳共同創建“環基貸”金融產品,參與全省EOD項目入庫評審工作,深化生態業務合作領域,加快培育壯大綠色低碳產業,把生態價值轉化為經濟價值,擦亮“綠色銀行”品牌。截至目前,全省系統累計支持EOD項目11個,融資金額160億元,投放貸款50億元。
農發行常州分行“碳”索新路,競逐綠色低碳新賽道,借助“全國分布式光伏發電試點地區”優勢,助力常州打造“新能源之都”。今年以來,常州分行累計支持清潔能源項目5個,融資金額達25億元,積極探索“碳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徐州分行“逐綠而居”,厚植生態環境修復新底色,圍繞賈汪潘安湖采煤塌陷礦山生態修復支持項目,累計投入信貸資金10億元,實現潘安湖涅槃重生。南通分行“向美而行”,累放信貸資金13億元支持五山濱江片區長江岸線環境綜合治理,五山濱江“滄桑巨變”,青綠江山美如畫,被評為全省首屆“最美生態修復案例”。同時,農發行江蘇省分行還投放信貸資金90億元,支持全省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29個,污水處理廠190個,提升污水日處理量350萬噸,惠及鄉鎮106個、村莊2200個,近千萬人受益,以治污“小成效”推動農村“大變樣”。
紅紅火火,城鄉共富展笑顏
走進宿遷市周馬村,“白墻黛瓦、飛檐套窗、竹籬花香”,一排排特色農房映入眼簾,平整通達的鄉村道路,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孝老愛親、鄉風文明倡導等墻繪,一幅淳樸溫馨和美畫卷徐徐鋪展,這是農發行江蘇省分行支持的第一個蘇北農房項目。通過對農房項目的支持,一大批蘇北破舊村莊“舊貌換新顏”,一批又一批農民喜提新房、喜笑顏開。截至目前,該行投放信貸資金360億元,累計支持全省農民住房條件改善項目170個,惠及鄉鎮160個、村莊430個、農戶39萬戶。
在推進農村住房條件改善的同時,農發行江蘇省分行設立“惠民安居貸”和”“強村共富貸”等專項金融產品,聚焦“三產融合”重點領域,依托優勢產業、傳統傳承等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美麗鄉村+”,圍繞蘇韻鄉情新產業新業態,引導農民就近就業和發展產業。今年以來,累放貸款390億元,支持農文旅項目29個、高效設施農業項目33個、現代農業園區項目20個,增加農民就業超10萬人,極大地帶動農民增收致富,江蘇也成為全國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省份之一。
原標題:省農發行學用“千萬工程”經驗 “蘇”寫新時代魚米之鄉多彩畫卷
文章來源:https://jsjjb.xhby.net/pc/layout/202312/12/node_B01.html#content_12740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