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溫度的服務,潤物無聲卻能直抵人心。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無錫市60歲以上老年人達到141萬人,占戶籍人口總數的27.18%,已步入深度老齡化階段。面對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體,必須在發揮政府主導作用的基礎上,充分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參與養老事業發展,實現兩條腿走路。無錫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年政府與企業就愛心助老項目達成合作,是無錫引進社會力量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發展養老事業的有效探索。
十年堅守 夯實敬老尊老工作
無錫農商銀行秉承對老年人服務關心的宗旨,連續十年不忘初心,堅持做好“愛心助老”慈善捐贈工作。截至今年2月末,無錫農商銀行向市區百歲老人發放長壽補貼金共計29582人次,金額 887萬元,全力配合做好敬老尊老工作。
“我今年 102 歲了,沒想到這么多人 關心我,真是太貼心了!”近日,太湖街道方廟社區養老工作負責人何潔與無錫農商銀行工作人員一起慰問蔣金華老人,老人高興地夸個不停。該行工作人員表示,針對已有市民卡的百歲老人,他們每個月都會進行信息核對,針對生活在外地的百歲老人或行動不便的老人,該行還將專門上門為老人辦卡。
“百歲老人很多都腿腳不便,一來一回就要忙活大半天,我們社區網格員都會主動上門服務,老人足不出戶就能完成辦理尊老金的發放。”何潔告訴筆者,社區先期通過走訪篩選出符合發放標準的老年人,之后組織網格員上門走訪確定,如符合發放標準,網格員就協助社區養老工作人員,主動上門幫助老人收集好老人的身份證、戶籍本等資料,并及時把資料交到社區民政工作人員那里,上傳至民政政務平臺,等待上級部門審核結束,尊老金就會按月發放。
細化服務 老年群體樂享便利
近年來,無錫農商銀行大力弘揚中華民族尊老敬老文化,始終秉持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理念,運用金融科技實現“線上+線下”“人工+智能”的有機融合,延伸養老金融服務內涵,以暖心的金融服務切實提升老年客群的金融服務滿意度和幸福感。
當前,智能設備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延伸,但卻成了老年人生活的“短板”。為切實解決老年用戶在使用手機銀行時遇到的問題,無錫農商銀行通過分析老年客戶的常用業務及使用習慣,全面梳理老年客戶使用線上金融的問題和困難,打造出老年客戶專屬的“幸福版”手機銀行,幫助老年客戶跨越數字鴻溝和信息孤島。
無錫農商銀行結合老年人經常涉及的金融服務場景,推出大字版、語音版、簡潔版等智能服務,優化老年人用戶注冊、銀行卡綁定和支付流程。在線上,老年客戶通過大字版手機銀行,放大手機顯示的字體,清晰展示常用功能操作方法,同時新增了語音助手、“幫幫忙”服務、在線客服等智能化服務,大大降低了老年用戶的操作門檻。考慮到老年用戶的轉賬對象多為自己兒女或親人,為簡化轉賬流程,無錫農商銀行為老年客戶的手機銀行增設了親屬轉賬功能。通過對聯系人增加昵稱,把聯系人轉換為卡片形式的親屬信息。新增親屬卡片時可通過OCR識別銀行卡號、語音播放卡號,便于用戶核對。
深挖需求 “多場景”提升滿意度
網點仍然是老年人獲得金融服務的重要渠道。為此,無錫農商銀行進一步優化網點服務設施,配備相關便老服務設施,為老年客戶提供無障礙通道,并在全行營業網點配備醫藥箱、輪椅、雨傘、老年專座等特別關愛設施,還專門設立老年客戶服務綠色窗口。遇到老年客戶等特殊群體前來網點辦理業務時,廳堂服務人員務必密切關注其身心狀況,并對老年客戶進行指導、協助操作,幫助老 年客戶存取款,減少等待時間,為老年客戶提供貼心周到的便利服務。
針對不少老年人不會用手機、網絡沒有流量、習慣使用現金等一系列問題,無錫農商銀行各營業網點為老年群體開通零幣兌換窗口,備足小面額備付金,滿足老年人現金支付需求。同時開展上門服務,提升客戶優質體驗。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針對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等特定老年人群體,靈活采取上門服務方式,為老年人提供足不出戶的金融服務。
延續大愛,傳承善舉。無錫農商銀行多年來致力于感恩和回饋社會,始終關心、支持全市養老事業發展。近日,第二個十年“市區百歲老人長壽補貼金”的發放工作又有條不紊地開展起來了,為當地養老事業的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也為更多的愛心企業、組織和個人加入慈善事業的行列樹立了榜樣、傳遞了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