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基礎,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中之重。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是加快金融機構轉型升級的內在要求。近年來,高郵農商銀行認真貫徹落實上級部署要求,圍繞高郵市全力打造制造業集聚區的目標,持續加強金融服務,多措并舉支持制造業強市建設。截至2022年5月末,該行各項貸款余額187.8億元,較年初增加19.37億元,增速11.5%,制造業貸款余額89.55億元,較年初增加11.38億元,增速14.56%,高于各項貸款增速3.06個百分點,制造業占各項貸款47.68%,高于年初1.27個百分點。
明確授信政策,實施資源傾斜,加大制造業金融服務力度。完善信貸管理制度。在績效考核辦法中明確制造業貸款增速及制造業占比等監管指標,實行差別化考核機制,提高制造業貸款的單價考核。以正式公文下發《關于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利率優惠的通知》文件,降低企業貸款到期后轉貸壓力和融資成本。擴大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信用貸款規模。截至5月末,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49億元,較年初增加3.03億元。優化信貸審批流程。修訂《江蘇高郵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授信業務操作流程》等,優化信貸三查模板、利率定價測算模型,開辟制造業審批通道,簡化信貸檔案資料,縮短業務審批流程節點,提高制造業信貸業務辦結效率。設立專項信貸資金。圍繞以光儲充、智慧照明、電子信息三個新興主導產業和機械裝備、電線電纜和紡織服裝三個傳統產業為主的“3+3”產業為突破口,在全市36家支行設立制造業投放專項基金,每家支行配備2-3名優秀客戶經理,全力加強制造業投放力度,提升制造業投放質量。
完善服務機制,搭建交流平臺,全力支持制造業轉型升級。做實客戶走訪。通過開展金融大走訪活動,對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的制造業企業進行走訪,明確各層級走訪任務,對重點領域、重點客戶及重點項目逐一制定金融方案,逐一組建營銷團隊,逐一落實營銷責任。做優黨建品牌。深入推進“黨建+金融”,以“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共建目標,先后與農業農村局、人社局、文廣旅、商會、各鄉鎮黨委政府等40余家單位開展黨建共建,構建黨建引領政銀企合作共贏機制。與高郵市稅務局聯合上線“稅微E貸”線上產品,依托企業納稅大數據,共享納稅白名單客戶,自3月底上線以來,累計發放121戶,余額8550萬元。以“政府+銀行+擔保公司”三方合作、風險共擔模式,在城南新區、高郵鎮等制造業重點板塊積極推進資金池業務,加大制造業中小微企業投放力度,累計投放51戶,金額2.47億元。做細周期管理。圍繞“3+3”產業,聚焦優勢產業鏈,有力滿足各條產業鏈領航企業、骨干企業、中小微企業等不同梯度的融資需求。持續暢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融資渠道,對納入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名錄庫內且符合信用貸款條件的企業,發放免抵押信用貸款,累計服務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21戶,累計發放金額4.1億元,著力破解專精特新企業融資痛點難點。
科學精準施策,全力紓困助穩,有效服務地方“六穩”“六保”。踐行助企紓困。積極貫徹落實省聯社及監管部門關于復工復產和金融紓困的各項工作部署,推出金融服務保障十條舉措,設立專項信貸資金10億元用于全力保障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強化責任擔當,落實延期還本計劃,目前累計辦理延期還本付息貸款55戶,余額3.5億元,無還本續貸39戶,余額2.36億元。做好“接單”服務。對上級部門下發的各類金融紓困清單主動對接,并分派各條線形成“服務清單”,主動與服務對象溝通聯系,如約提供金融服務,確保融資需求件件有回音、項項有著落。提升服務質效。主動對接發改委等部門,服務好重大項目的建設,對全市43戶未合作的重大項目開工情況進行摸底,提前制定金融服務方案,合理滿足信貸需求。圍繞高郵市十條產業鏈,由總行黨委委員、主要業務部門負責人成立服務專班,協同市政府掛鉤領導共同對鏈上企業進行走訪,根據企業新增融資、續貸安排、期限結構、服務效率等差異化需求,一企一策,提供針對性金融服務。加大與工信局的對接力度,用活用好工業技改專項基金等支持政策,充分激發企業“智改數轉”、技術改造的積極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