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村村通”到“普惠金融服務點”,近年來,如皋農商銀行始終按照強農、惠農、富農的政策要求,通過統籌規劃、平衡發展、分析對比,將便民服務點布放在金融服務空白或遠離營業網點但金融需求旺盛、人口集中的社區、街道、村口的綜合服務大廳、商店、超市等場所,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在鄉村和社區延伸。截至2023年末,該行共有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331家,全年累計交易46萬筆,交易總金額2.59億元,讓廣大農民享受到了安全、便捷、豐富、高效的金融服務。
明架構,厘職責,整合資源共推進。一是高位推進。成立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領導小組,明確各部門具體職責,高位統籌推進服務點建設。同時,將服務點創建工作納入每一年度全行重點工作、納入“黨建+金融”駐村項目的重要工作內容,整合全行資源共同推進。二是加強培訓。常態化針對客戶辦理業務所涉及的各個流程進行詳細演示培訓,避免業務差錯和糾紛。同時充分講解業務辦理過程中有可能發生的風險點,提高服務點工作人員的操作技能和風險防范意識。三是加大宣傳。在服務點張貼統一規范的標牌、客戶須知、服務公約,公示簡單易懂的業務介紹,包括小額取現、轉賬、業務查詢等操作流程和安全用卡等方面的風險提示。靈活運用宣傳折頁、LED跑馬屏、村廣播、宣傳車等農村客戶喜聞樂見的方式,宣傳產品業務和風險防范知識。
分層次,網格化,協同村組齊管理。一是模式分立。根據不同合作對象選用不同的合作模式,第一種是與超市、農資經營店等合作,利用其現有的經營場所設立“如心商戶”,為當地農戶辦理金融便民服務業務;第二種是與村委會合作建設“如心驛站”,簽訂農村普惠金融服務點代理業務服務協議,委托村委工作人員為服務點兼職人員;第三種是租用村委會房屋建設“如意之家”,統一裝修,聘用外包人員辦理業務。二是布局優化。通過對不同類型服務點的多輪走訪并召開座談會,多方面了解服務點存在的困境及提升方向,對與村委會合作的“如心驛站”“如意之家”,在全市所有行政村采用村委會增設柜臺的合作模式,設立農村普惠金融綜合服務點,達到輕資產、可持續、速推進的綜合點建設目標,2022年已實現全市范圍內166個行政村全覆蓋。三是功能豐富。一方面,按照“一家一品”的建設思路,對“如意之家”進行提檔升級,結合當地特色,將金融和黨建政務、生態旅游、產銷電商、醫保繳費等便民服務有機結合;另一方面,加大與鎮區政府的聯系,聯合在鎮區行政服務中心設置便民點,與政府共同推動便民點建設,實現開戶、領證、繳費、轉賬、小額取款等一站式服務。
強考核,防風險,多措并舉提質效。一是強化考核推動。對內,明確支行行長為普惠金融服務點管理第一責任人,從數量和質量兩方面將普惠金融服務點建設納入支行行長履職能力考核范疇,并在支行“一行一表”專項考核表中予以體現;對外,出臺普惠金融服務點管理員考核方案,調整優化支行及服務點商戶業務量等指標的考核,加強服務點人員和業務的管理。二是執行巡檢制度。嚴格執行專人巡查制度,每季度至少開展一次,督促工作人員規范刷卡(折)、充分提示客戶查看交易金額、客戶簽字或指紋確認等,杜絕代保管卡(折)、代輸密碼、登記簿漏登或登記不完整現象的發生。同時,完善信息暢通機制,在拓展其他業務或貸后檢查等工作過程中,關注“如心商戶”經營情況及經營者個人信用情況,及時發現負面信息、違規行為及其他異常情況,綜合評估后提出警告并督促其立即改正,如有嚴重違規、違法行為,則立即執行退出流程。三是強化智能風控。為推動服務點持續健康發展,除按季巡檢外,對個別虛增業務量的服務點折算其考核工資。同時針對交易量異常、交易時間異常、交易金額異常、集中度異常四大異常風險事件,利用科技手段,構建風險監測模型,跟蹤監測分析服務點交易記錄,確保服務點交易真實有效。
原標題:如皋農商銀行: 以普惠金融服務點踐行服務“三農”初心使命
文章來源:https://jsjjb.xhby.net/pc/layout/202404/16/node_B01.html#content_1317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