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盱眙農商銀行聚焦發展“風向標”,深耕普惠金融市場,突出做小做散導向,不斷筑高業務的護城墻、夯實業務的基本盤、提升業務的增長極,為縣域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以理念為統攬,做強“做小做散”核心。一是做好轉型頂層設計。盱眙農商銀行將推進零售業務轉型作為“做小做散”戰略落地的關鍵抓手,進行全面調查、綜合分析、系統研究,做出科學、可持續戰略規劃,推動全行上下就零售業務轉型愿景、目標和路徑達成充分共識,集合全行力量齊心協力推進。自2021年首提零售轉型戰略以來,始終作為全行重點工作的“頭版”,累計新增實體信貸客戶數13258戶,年均增幅20.77%。二是構建運營組織機構。根據當地市場情況和自身發展特點,選擇最利于本行零售業務發展的組織結構,建立集中調查、集中審批、集中用信的風控體系,圍繞客戶層級構建起小微一部和二部、快貸部、公司部四大金融事業部服務網絡,實現精準服務。今年以來,實體貸款新增16.2億元,較去年同期多增7.8億元,單戶100萬元以下占新增的43.39%。三是健全績效考核體系。圍繞戰略目標,綜合內部管理、營銷實績等多種因素,在兼顧財務指標與非財務指標、短期效益與長期發展、業務實現結果與業務推動過程中科學設置考核指標及考評方式,釋放資源向一線傾斜的導向,打破“大鍋飯”的考核模式,激發前臺人員想干、會干、敢干、能干的潛能。
以客戶為中心,夯實“做小做散”基礎。一是加強客戶分層服務。制定客戶分層方案,通過客戶類型、金融需求、持有的金融資產等維度進行客戶分層,為不同客戶提供針對性服務方案。信貸客戶方面,重點推進“整村授信突圍計劃”,圍繞農村、城區市民、外出務工以及實體企業四類群體進行走訪;存款方面,重點補齊對公業務的短板,以此拓寬攬存渠道、降低攬存成本。通過劃分社保卡、對公業務、財政賬戶、收單商戶、場景服務五大渠道,全力對沖財政資金下滑、負債成本上升帶來的挑戰。二是提供綜合金融服務。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通過與吃、住、行、游、購、娛、醫、學、養等場景化平臺對接,整合信息流、資金流、技術流,將銀行金融服務嵌入政務、民生、消費場景,以“金融+政務、民生”便民服務模式,為客戶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推動“15分鐘醫保服務圈、 農商·蘇服辦、社保卡一卡通、企業開辦一件事”等一系列政務、民生項目落地,由3家醫保服務點、6家社保就近辦服務點、12家企業開辦一件事服務點、105臺STM構建起面向本地客戶的高效便捷服務支撐體系。截至4月末,累計辦理業務4974筆。三是提升客戶服務體驗。結合“圓鼎家園”建設,從客戶角度出發,沿整個“旅程”來審視客戶體驗、加強客戶互動、增強廳堂營銷。該行積極推進廳堂產能提升工程,從廳堂環境、網點服務、人員管理、業績指標、特色文化等五個方面建立標準化的服務管理機制,加快構建內外聯動的營銷模式,切實將廳堂這個“前哨陣地”打造成“營銷高地”。
以數字為方向,激發“做小做散”動能。一是推進渠道優化升級。對自助服務點實施動態管理,按業務量配置機具數量、類型,合理規劃布局。打造了以“營業網點、自助銀行、便民服務點、都梁驛站”為主體的四級運營管理體系,形成了“基礎金融不出戶,綜合金融不出村”的新體系。尤其是“都梁驛站”作為補齊綜合服務網絡的最后一塊拼圖,進一步擴大服務版圖。二是加大金融產品創新。順應互聯網、移動金融發展趨勢,不斷豐富和完善線上產品。緊緊抓住數字人民幣重新分割市場的機遇,充分借助作為首批試點單位的優勢,扎實做好數幣業務試點推廣,已經實現了在工資代發、數幣收單商戶、數幣紅包等場景的應用,累計開通個人錢包6.5萬個、對公錢包651個。三是加快數字銀行建設。全力做好數據賦能業務發展的數字銀行建設工作。通過聚焦“外部數據、業務數據、風險數據、行為數據、財務數據”的引用、分析工作,進一步喚醒沉睡“資源”、打破信息“孤島”,實現客戶標簽化管理、產品精準化推送、效益精細化管控。
原文標題:盱眙農商銀行:堅持“做小做散” 做實普惠金融
文章鏈接:http://jsjjb.xhby.net/pc/layout/202307/18/node_B01.html#content_1219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