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處江南水鄉的常熟,有86萬新市民,占該市人口半數以上。作為地方金融主力軍,常熟農商銀行始終緊跟“新市民”金融需求,積極推動產品創新和服務優化。截至今年3月末,該行已為24萬“新市民”提供各類金融服務,貸款余額超45億元。
數字風控助力“新市民”落地生根
在享受金融服務過程中,“新市民”常常面臨信用等級難識別、收入狀況難確定、有效抵押物不足等問題。常熟農商銀行充分發揮大數據風控產品優勢,滿足“新市民”信用貸款需求。
“我在常熟租住了15年,沒有買房,貸款一直辦不下來,你能不能幫我看看。”新市民孫夕東說,該行在常熟海虞鎮府東村掛職的服務經理黃斌走訪時,了解到孫先生的貸款需求。原來,孫先生想為剛畢業的兒子貸款購買一輛汽車,因為在本地沒有資產,個人信用信息缺乏,貸款申請頻頻受挫。服務經理了解到,孫先生在鎮上的印染廠工作十多年,是廠里備受尊敬的老員工,收入穩定,且無不良嗜好。該行為其推薦了純線上產品“流星貸”,該產品能夠根據客戶收入結構、信用風險水平、年齡、職業等進行大數據模型測算,綜合分析客戶還款能力,無須資產證明的“硬規定”,靈活“新市民”貸款準入。孫先生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提交了申請,沒想到短短幾分鐘,就獲得了人生中的首筆貸款。“農商行對新市民很包容,謝謝你們!”孫先生開心地說。
便捷高效助力“新市民”安心創業
“多虧了常熟農商銀行,我的小店鋪才順利開業!”趙良影激動地說。本科畢業后,小趙想自主創業,開一家進口零食店鋪,十幾萬的啟動資金成了她最頭疼的事。小趙從學校了解到,大學生創業貸款有政府貼息的政策,便去當地人才市場辦理了相關手續,并選定了某銀行。“經過兩個月的溝通,我準備了各種資料,其間還更換了客戶經理,最后也沒辦下來。店鋪都快開業了,我很著急。”小趙回憶起當時的場景,還心有余悸。人才市場向她推薦常熟農商銀行,該行推出的“富民創業貸”利率低且享受財政補貼,審批快且還款靈活,還有“新市民”申請提效綠色通道,不到3天時間,15萬元貸款到賬。“現在店鋪生意不錯,已經有了一批老客戶,謝謝你們!”小趙說,該行便捷的手續和高效優質的服務獲得了客戶的認可。
線上營業廳延伸“新市民”覆蓋觸角
“新市民”群體流動性較大,往往兩地來回,對金融服務的便利性有更高要求。針對這一普遍痛點,常熟農商銀行持續豐富“新市民”業務場景,傾力打造“線上營業廳”,在手機銀行等平臺上線視頻密碼重置、視頻云轉賬、對公開戶遠程面簽等功能,突破網點局限,不斷延伸服務觸角。年初以來,已辦理相關業務超2500筆。
此外,常熟農商銀行還組建新市民服務中心,劃分10個重點深耕區域,形成“1+2”老鄉服務模式,即由一個家鄉屬地的員工作為牽頭人,兩個業務條線人員配合,建立常態化服務機制,為“新市民”量身定制產品服務包,覆蓋衣食住行、養老、教育等全生命周期,提供“專業化”“溫情化”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