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2年掛牌成立以來,寶應農商銀行始終不忘農村金融服務主力軍的服務初心,堅守作為寶應人民自己的銀行的使命與擔當,扎實做好各項金融服務,為寶應地方經濟的發展、為“三農”發展、為中小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山陽鎮位于寶應縣西部,交通發達,憑借區位優勢,該鎮工業發展勢頭強勁,尤其是招牌產業羽絨業,是國內羽絨行業內認定的首個“羽絨名鎮”。來到該鎮工業園區一處廠名牌為江蘇羽藝家紡制品有限公司的內部,隨時可見上百名工人、不停運轉的縫紉機具一派繁忙景象,“我們廠從2014年創立以來,就離不開寶應農商銀行的支持,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我們廠的今天。”該企業的法定代表人蔣景,提起自己的創業歷程,對寶應農商銀行充滿了感激之情。
蔣景是土生土長的山陽鎮人,2004年看見本地羽絨廠蓬勃發展,便萌生了進軍羽絨行業的想法。他先后在多家羽絨廠擔任過銷售經理,在工作中不斷學習積累有關該產業的各項知識、經驗及資源。經過10年的歷練,2014年,35歲的他決定創業成立自己的羽絨廠。雖然蔣景干勁十足,但創業并非易事,他遇到的第一個攔路虎便是資金不足,沒有足夠的啟動資金,再多的投入也要付諸東流。為了解決資金問題,他找到了寶應農商銀行金寶支行尋求幫助。該行客戶經理了解到他的具體情況后,立即進行實地考察。在綜合分析后鼓勵他積極創業,并為他及時申請了100萬元“惠商貸”,解決了他的第一個困難。2014年江蘇羽藝家紡制品有限公司在寶應農商銀行的支持下順利成立。多年來在該企業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在寶應農商銀行的幫助下,上下齊心,不斷發展壯大,時至今日部分產品遠銷亞洲、歐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襲來,各家民營企業產量驟減,虧損嚴重,受到了不小的打擊。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羽藝家紡進入復產復工階段,同時也陷入困境,復產復工后用工、用料等成本壓力逐步增加,加之生產經營規模和固定資產建設投入擴大,迫切需要大筆資金。正當蔣景一籌莫展時,寶應農商銀行的工作人員及時與他聯系,了解他的情況,并向他傳達了國家“銀稅互動”的政策。為了響應國家號召,幫助小微企業復工復產渡過難關,寶應農商銀行與縣稅務局對接,成立了“銀稅聯合指導站”,創新授信方式,推動以“信”換“貸”,將納稅信用轉化為融資信用,切實幫助小微企業解決資金問題。在“銀稅聯合”座談會上,江蘇羽藝家紡制品有限公司與寶應農商銀行金寶支行順利簽訂了900萬元的信貸合作協議。“有了寶應農商銀行的支持,我們這些創業者更有底氣了。”蔣景感慨萬分。在該筆資金的幫助下,羽藝家紡走出困境,迅速投入生產。2020年實現開票銷售3289萬元,稅收40.8萬元,被寶應縣政府多次表揚。
除信貸支持方面,寶應農商銀行不斷優化金融服務,為其開通對公賬戶、員工代發工資等基礎業務,主動上門教會企業會計企業網銀、電子匯票操作流程。除了企業本身,寶應農商銀行還積極對接縣社保局,攜帶機具到企業批量開立社保卡,教會企業員工激活、使用,主動解決企業員工社保卡換領難題。
江蘇羽藝家紡制品有限公司的成長經歷只是寶應農商銀行堅守初心、踐行支農支小使命的一個縮影。寶應農商銀行全體員工將在總行黨委及縣委縣政府的指導下,繼續堅守扎根農村、服務“三農”的初心,為寶應農村金融事業發展作出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