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嚴峻形勢,海安農商銀行認真落實省政府《關于進一步幫助市場主體紓困解難著力穩定經濟增長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要求,作為海安市金融聯合會會長單位,該行第一時間向全市各金融單位發出《海安市金融業春風行動倡議書》,倡議通過爭取投放規模、調優信貸結構、推動服務創新、降低融資成本等措施,全力保障疫情防控期間金融支持不減速、金融服務不斷檔,全面助力各市場主體紓困解難、提振信心、穩定預期,推動海安金融業與各市場主體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加大支持力度
信貸投放平穩較快增長
在國外疫情日益嚴峻、國內疫情多點反彈形勢下,該行積極構建“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努力營造“緊環境”下支持企業發展的“小氣候”,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一是積極爭取信貸規模,加大信貸有效力度。加強和人民銀行溝通對接,爭取信貸規模的最大化,3月末,全行貸款余額達521億元,增量39.77億元,比去年同期多增12.14億元;存貸比81.79%,比年初上升0.46個百分點,共支持各類企業2793戶,比年初增加464戶。二是調優信貸結構,騰挪信貸規模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在信貸規模受限的情況下,通過壓縮非實體貸款1.8億元、清降不良貸款2億元,將更多的資金和信貸規模投向實體經濟。三是用好人民銀行支農支小再貸款。今年以來,積極爭取人民銀行支農支小再貸款4.6億元,資金全部投向“三農”領域和小微企業。
主動對接需求
切實解決企業融資難題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情況下,按照“六穩”“六保”的要求,進一步加大金融服務力度,主動走訪跟蹤對接企業資金需求,對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制造業、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等重點領域和民生行業提供差異化、更優惠的金融服務,提升金融供給能力,幫扶企業紓難解困。一是針對防疫物資生產企業主動送貸上門,共支持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生產企業5戶,發放貸款8301萬元。二是通過廣授信、促用信,提升普惠金融服務水平,大力推廣陽光授信和整村授信,整村授信覆蓋率達60%,共授信農戶10.59萬戶、授信總額142億元;授信個體工商戶1.2萬戶、授信總額25億元。三是加強產品創新,進一步豐富企業融資渠道。針對企業缺少有效抵押擔保物的情況,先后推出供應鏈融資、光伏貸、排污權抵押貸等信貸產品,有效滿足企業多元化的融資服務需求。大力推廣小微貸、蘇科貸、蘇農貸三類江蘇省普惠金融發展風險補償基金項下信貸產品,合計發放金額6.69億元。四是針對受疫情影響較大企業,“一企一策”制定服務方案,通過發放信用貸款、中長期貸款、到期貸款預授信等措施,幫助企業穩工穩產,今年以來新發放信用貸款254戶5.92億元、中長期貸款25 戶4.33億元。五是做好建筑業客戶紓困工作,不搞“一刀切”,對經營質態良好、暫時遇到困難的客戶,不單方面壓貸、抽貸、緩貸,繼續給予支持,建筑業貸款客戶擔保方式持續優化,總體規模保持平穩。
開辟綠色通道
強化疫情期間金融服務
經濟形勢越嚴峻,越要加強金融服務。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企業遇到的各種困難,進一步強化為企服務的理念,通過更多實實在在的服務舉措雪中送炭,真心實意地幫助企業解決困難。一是建立快速響應機制。主動加強與政府部門、工業園區、商會協會的對接服務,深入了解企業經營狀況和服務需求,通過“一對一、面對面”服務,前中后臺相互支持,第一時間響應并提出解決方案。二是提高貸款審批效率。進一步嚴格貸款審批限時服務,優化貸款審批流程,提高貸款審批效率。持續實施信貸客戶預授信制度,對年度授信到期的客戶提前1個月辦妥新的授信手續;對臨時授信到期客戶,符合續借條件的,均在到期前辦妥預授信手續,保證客戶周轉用信。三是加強疫情期間信貸服務。針對疫情防控期間人員流動管控力度加大,借款人、擔保人無法到現場辦理信貸手續等情況,通過公證委托辦理、遠程視頻錄像辦理、調整還款計劃、展期等提供便利,保證客戶及時用貸。四是大力發展線上金融。注重科技賦能,通過信貸小助手、陽光E貸、手機銀行自助貸等,將更多的貸款授信和用信流程由線下轉為線上非接觸式渠道辦理,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影響,目前小額貸款線上發放比例達87.55%。
主動減費讓利
有效降低客戶融資成本
一是支付結算領域收費做到應降盡降,在手機銀行、網上銀行零費用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銀行賬戶收費、柜面轉賬收費、電子銀行服務收費,取消部分票據業務收費,每月多減免客戶手續費5萬元左右。二是嚴格規范利率定價行為,按照銀保監會“七不準”“四公開”要求,不向貸款客戶收取除利息以外任何其他費用。進一步優化貸款利率定價機制,按照優質優價、競爭優價原則,穩步下調貸款利率,減少客戶利息支出,實體貸款利率比年初下降8個BP,共計讓利2700萬元。三是減輕客戶到期貸款周轉成本。加強中長期貸款投入以及周轉貸、循環貸等產品應用,通過為符合條件客戶辦理無還本續貸、轉貸15筆1.41億元,有效解決客戶到期貸款周轉難題,降低客戶融資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