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東海農商銀行始終把“轉型、創新、再造”貫穿于改革發展中,深耕本土市場、把握“互聯網+”時代脈搏,鞏固傳統優勢,發力現代金融,形成深耕“三農”、助力小微、深入社區、立足東海、輻射區域的獨特優勢,實現份額擴張與內涵提升并舉,經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固本守心,助力縣域經濟發展
該行先后推出陽光信貸、家庭農場貸款、中小企業經營貸、居民消費貸和創業貸等系列金融產品。縣域首家投放家庭農場貸款、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貸款,為緩解農戶創業致富資金難提供了解決方案。至2016年末,該行貸款戶數達3.38萬戶,余額為44.46億元,是東??h域涉農貸款余額最大、市場份額最高的商業銀行。“我們的股東在東海,提供的就業崗位在東海,提供的金融服務在東海,納稅也在東海,我們是真真正正的東海人自己的銀行。”該行行長周碩令表示。
目前,該行成功引進先進的小微貸技術,成立“微貸中心”,全力開展“小微貸”業務。通過靈活多樣的抵押方式、流程化作業,實現“小微貸”最快當天放款,最長不超過5天完成審批;同時,深入商圈、細分市場,打造中小企業信貸工廠和特色商業模式。至2016年末,該行服務小微企業1419戶,貸款余額達16.37億元。
隨著科技發展和電子銀行技術日趨成熟,該行在全縣新農村、新社區建設中,有效融入,擇機布局,加大自助機具布放力度,同時,全面建設優化網銀、手機銀行等,實現電子銀行渠道全覆蓋。截止目前,該行累計投入運行各類電子機具1081臺,拓展電子銀行客戶20.78萬戶,全面實現“足不出戶存取款,田間地頭能轉賬”的惠農目標。
精益管理,夯實可持續發展能力
作為扎根本土的金融機構,該行以一流現代化商業銀行為標桿,堅持“服務三農、服務社區、服務小微、服務縣域經濟”的宗旨和市場定位不動搖,近兩年重在模式重構,確立“打造本土支農金融特色品牌、消費金融首選品牌”的戰略愿景,構建條線垂直管理與支行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矩陣式組織架構,實施獨立法人運作模式,助力戰略轉型與業務發展。
該行構建全面預算管理與全面風險管理體系,以“合時、合身、合用”為原則推進電子化與數據化建設:依托流程銀行系統搭建集中作業平臺,實施標準處理流程;上線管理會計系統、信貸管理系統;研發系統評級、組合管理等風險量化工具,并前瞻性搭建農戶數據庫、資產負債管理、績效管理、客戶關系管理等系統平臺,精準營銷、精準定價、精細管理的能力全面提升,各項經營指標居縣域金融機構前列。該行的競爭力、公眾認知度也顯著提高,先后被授予“服務縣域經濟領軍銀行”、“江蘇省文明單位”、“連云港市銀行業金融青年陽光助殘‘五個一’先進單位”、“2016‘互聯網+’時代中國企業文化創新優秀單位”等榮譽,該行董事長先后被連云港市政府授予“五一勞動獎章”、“五一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銘記責任,譜寫回報社會“農商情”
該行銘記自身責任,全力支持地區產業轉型升級、縣域基礎設施建設、“新農村”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參與東海地區教育、醫療、交通等多項重點民生工程。同時,利用各種資源和自身優勢,以義務獻血、捐崗捐資、結對幫扶、志愿服務等形式,積極投身到社會公益事業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以實際行動回報社會。
該行于2010年成立“農商暖心”工程,通過每年兩次義務獻血、節日慰問困難大學生、貧困家庭、困難老黨員大病救助、暑期捐崗助學、金融青年“陽光助殘”、愛心賑災及組建青年志愿服務隊等方式支持公益慈善事業,促進社會和諧與發展。
2011年,經過近一年的努力,該行成功將江蘇省聯社“扶貧工程”唯一的扶貧名額帶回東海縣,如今,“扶貧工程”已經持續了6年,先后為高山村、沃子村、陽春村、前張村等建起了1個衛生室、3條公路、1個蔬菜大棚基地、1個村服務中心。每年年初,該行領導班子都會以“一對一”的方式與貧困村的困難戶結成幫扶組,為困難戶提供致富資金、項目、技術,助其脫貧。截止目前,已幫助114戶村民走出貧困,實現脫貧致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