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院簡介
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源于原中央大學和金陵大學化工系,具有悠久的辦學歷史,是國家最早一批建立的化學工程學科點。創始人時鈞院士是我國化工學科倡導者之一,培養了以18名兩院院士為代表的大批杰出科學、工程與管理人才。化學工程與技術學科2007年被評為首批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教育部第四輪學科評估位列A檔,入選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支撐我校ESI化學、材料科學、工程學及綜合排名全球前1‰。學院擁有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博士點、化學工程與工藝國家級特色專業、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入選首批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學院擁有材料化學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特種分離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高性能膜材料創新中心、面向工業催化領域創新成果產業化的公共服務平臺等4個國家級創新平臺,支撐江蘇先進化學和生物制造協同創新中心入選國家首批“2011計劃”。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擁有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國家基金委創新研究群體、國家級優秀教學團隊,2個團隊入選教育部創新團隊,1個團隊入選科技部重點領域創新團隊。現有專任教師176人,形成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首席科學家,國家級人才為中青年學術帶頭人,中、青年教授為骨干,海外歸國年輕博士為主體的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教師隊伍,擁有國家級人才26人。
學院堅持化工學科與化學、材料、生物、環境、安全等學科交叉,首倡并發展了材料化學工程學科方向,為我國化工學科的拓展作出了重要貢獻。高度重視產學研合作,積極探索創新體制機制,不斷完善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創新鏈條以促進成果轉化,學院成果培育了30余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近五年,學院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基金委重大項目等60余項國家級重要科研任務,石墨烯膜、混合基質膜、燃料電池材料、分子篩碳捕集等領域基礎研究成果在頂級期刊Nature、Science上發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累計形成經濟效益數百億元,實現了原創成果對國民經濟的直接貢獻。其中“全球首套制漿造紙廢水零排放成套工藝”,破解造紙制漿廢水零排放國際難題,成為以科技解決社會發展問題的典范,習近平總書記對此高度評價并殷殷囑托“要多開展這樣的科研攻關”。
學院堅持產教融合,培養符合國家戰略的專業化人才。聚焦行業需求,發揮學科優勢,形成了基于“課程鏈-人才鏈-產業鏈”三鏈對接的特色化工人才培養體系。本科生培養規模位居全國前列,研究生創新人才培養質量顯著提升。指導學生獲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金獎、挑戰杯全國特等獎等,連續13年獲全國大學生化工設計競賽特等獎。擁有化學工程與工藝、資源循環科學與工程、化工安全工程三個本科專業,化學工程與技術一級學科博士點、材料與化工專業學位博士點。擁有1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2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個國家級大學生實踐教學基地,入選教育部首批現代產業學院,入選教育部首批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獲國家教學成果一、二等獎3項,江蘇省教學成果特等獎2項,首批入選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
學院積極構建創新性的開放合作體系,著力打造區域協同創新平臺。與南京、蘇州、常州、常熟、張家港、衢州等地方政府和科技園區共建技術研究院或產業學院,促進科技成果轉化;與中石化、京博等大型企業共建研發中心,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共同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學院廣泛與國際知名專家學者合作,開展國際合作研究、教授學生互訪;外籍特聘教授獲“中國政府友誼獎”。學院教師擔任大會主席,策劃組織了多個大型國際會議,如第十屆國際膜與膜過程會議ICOM 2014、第十四屆亞太膜學會AMS 14、第四屆可持續化工產品工程與過程工程國際學術會議SCPPE 2016、全球華人化工學者研討會GCCES 2020;多名教師參與國家科技發展戰略的規劃,為國家科技決策提供咨詢支持。
學院堅持黨建引領,賦能學院學科高質量發展。構建“三位一體”黨建工作體系,推進三全育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先后入選教育部首批全國黨建工作標桿院系、首批全國高校“雙帶頭人”教師黨支部書記工作室、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樣板支部和全國高校百個研究生樣板黨支部。教師第五黨支部入選“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在建黨100周年之際受到中共中央表彰。2021年,學院入選“江蘇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2024年,學院入選“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
二、招收方向
為充實人才隊伍,發展學院優勢方向,化工學院現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教學科研崗人員。
序號 |
人才需求學科方向及平臺 |
崗位要求 |
專業(方向)要求 |
崗位類型 |
學歷要求 |
1 |
化學工程 |
具備化工原理、化工熱力學、化工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傳遞過程、化工機械、化工系統工程、過程動態學及控制等理論基礎;能夠開展以化學工業為典型代表的過程工業中的一般原理和共性規律探究,探索工程因素對過程和裝置的效應,特別是在放大中的效應,以解決關于過程開發、裝置設計和操作的理論和方法。 |
化學工程與技術及相關專業 |
教學科研崗 |
博士 |
2 |
化工設計 |
對化工傳統化學反應、精餾、萃取、吸附、結晶、蒸發、傳熱等單元過程工業有深入了解,能夠獨立開展反應、分離等化工單元設備的計算流體力學仿真和分析、工藝設備及工藝流程模擬、工藝系統設計和工藝包開發等;具有從事化工工程設計開發或化工中試項目經驗者及高工職稱者優先。 |
化學工程與技術及相關專業 |
教學科研崗 |
博士 |
3 |
化工工藝 |
具有化學反應工程、分離工程、傳遞過程、有機化工、工程熱力學、循環經濟、化工系統工程等理論基礎;能夠開展石油與天然氣化工、煤化工、能源化工、基本有機化工、無機化工、冶金化工、高分子化工等過程加工工藝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高工職稱者優先。 |
化學工程與技術及相關專業 |
教學科研崗 |
博士 |
4 |
生物質熱化學 |
具備扎實的反應工程、系統工程、工程熱物理等方面專業知識,對生物質信息圖譜構建、生物質資源化技術、人工智能建模等有深入了解,能獨立開展生物質熱化學轉化、生物質化工短流程技術開發、碳足跡計算、流程模擬與智能優化等方向研究。 |
化學工程與技術、工程熱物理、能源與環境及相關專業 |
教學科研崗 |
博士 |
5 |
化工原理
教研室 |
具備扎實的化工基礎與專業知識,熟悉A I技術賦能教育,熱愛教學工作,能夠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從事化工原理理論教學、實驗及設計教學工作,積極主動投入化工原理課程建設和教學改革與創新。 |
化學工程與技術及相關專業 |
教學科研崗 |
博士 |
6 |
工業催化 |
具備扎實的催化理論基礎,能夠開展催化反應工程、新型催化劑與新催化過程開發、能源與資源轉化過程中的催化、表面催化、分子催化、生物催化、光電催化、環境催化、化學工業與石油煉制催化等方面的研究。 |
化學工程與技術及相關專業 |
教學科研崗 |
博士 |
三、招聘要求
(1)博士研究生年齡不超過35周歲(即1989年1月1日之后出生),具有副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年齡不超過38周歲(即1986年1月1日之后出生),具有正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年齡不超過50周歲(即1974年1月1日以后出生)。其中,特別優秀者年齡可放寬要求。
(2)在海內外知名高校、科研機構或一流學科獲得博士學位,并在知名學術機構有兩年及以上教學科研工作經歷,具備較強的創新能力和較好的發展潛力。
(3)在基礎研究中有較大影響力的成果,或在工程技術領域具備掌握關鍵技術的能力,或有相關產業工作經歷者優先考慮。
四、待遇與福利
參考南京工業大學標準:http://rsc.njtech.edu.cn/。
化工學院額外支持條件:學院與多個地方政府共建的若干創新基地以及與大型龍頭企業建立的研發平臺,為引進人才核心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應用提供發展平臺。學院通過與海外知名高校與科研機構共建國際科研平臺,為青年教師提供出國深造平臺。學院根據青年人才發展需求,提供學科經費資助。
五、聯系方式
應聘者請提供中文簡歷,具體包括學習工作經歷、研究方向、取得科研成果、獲得科研獎勵、未來研究計劃等和兩封導師推薦信(附件及郵件主題以:“專業+招收方向序號+姓名+科學人才網”備注)。
聯系人:徐老師
郵箱:xumeigui@njtech.edu.cn
聯系電話:025-58139572
原標題:南京工業大學化工學院2024年人才招聘公告
文章來源:https://hgy.njtech.edu.cn/info/1078/4406.htm
|